“十四五”时期钢铁流通行业标准化建设方向与领域

2021-10-13

“十四五”时期钢铁流通行业标准化建设方向与领域

2021-10-13


  贺宗春

  近期,商务部发布《关于加强“十四五”时期商务领域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十四五”钢铁流通企业标准化建设指明了总体方向,明确了重点领域,全新构建了钢铁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架构,这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标准在现代流通体系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   助力线上线下融合   《指导意见》提出:“在技术应用和管理创新方面加强标准化建设,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生产资料流通标准体系” 。线上与线下融合,发展绿色流通、数字流通、智慧流通,是“十四五”钢铁流通行业标准化的总方向。   “十四五”时期,在国家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战略等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化将成为钢铁产业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流通行业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流通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指导意见》将“十四五”生产资料流通行业标准化重点放在“技术应用”与“管理创新”两大驱动下,在数字化、智能化支撑下的基础设施;基于区块链、电子商务等新交易方式;大数据、智能化驱动下的运营管理;集约化、智慧化提升的物流配送,以及体现数字经济特有的场景体验等等,都是钢铁流通企业向供应链集成模式转型升级的标准制定重点领域。   钢材流通行业标准化五大重点领域   围绕这个总体方向,《指导意见》进一步确定了“十四五”钢铁流通行业标准化五大重点领域。   供应链物流标准化。   《指导意见》提出:“加强供应链物流标准化建设,促进流通降本增效”。供应链共涉及采购、生产、流通、消费四大环节,高效的供应链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上下游必须贯通,相关技术、服务、模式必须紧密协同。钢铁流通企业上游面向钢厂,下游涉及汽车、家电等诸多行业,跨行业、跨品类特点显著,物流环节承上启下,只有标准化程度高,才能实现跨行业、全环节的四流贯通、运营协同,供应链才能稳健可控。2021年,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最新发布的《钢铁流通企业供应链建设与管理规范》(T/CAMT 8-2021)团体标准,对此进行了详细规范。结合新的形势和总体方向,供应链物流标准化后续重点,一方面,在供应链技术、服务、模式上制定并完善相关标准,推动技术与数据接口实现对接;另一方面,针对多企业协同协作,在供应链风险评估、数字化系统、管理服务等信用、系统、模式上实现标准化,整体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   流通设施标准化。   《指导意见》提出:“完善流通设施标准化建设,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加工中心、物流园是钢铁流通行业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运营、服务标准化程度越高,规模效应越强,越具有开放性,消费潜力释放越大。   在这个领域,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近年来发布了《钢铁板材剪切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建筑用成型钢筋生产加工中心配送中心与管理规范》《汽车板材料物流配送技术规范》等。流通设施标准化,未来有3个着力点:一是“硬件设施”标准化,如加工中心建设、物流园建设,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功能,应在标准上予以规范,提升一致性、可复制性;二是“服务设施”标准化,流通设施的运营管理与服务标准化,有利于对上下游客户形成一致性体验,有利于在最大范围内形成服务优势;三是“数字设施”标准化,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建立能与线下深度融合的线上基础服务体系。   服务模式标准化。   《指导意见》提出:“健全现代服务业标准体系,提升传统消费能级”。钢铁流通属生产性服务业,资金融通是核心功能之一,服务模式标准化有3个关键点:一是信用评价标准。通过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控制风险、提升效率,在构建行业共认的信用体系下,能够让供应链各环节之间交易成本降低,也有助于金融机构、链主企业对流通企业给予更低成本的支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二是服务模式标准。近年来,钢铁流通企业各类新服务层出不穷,如现期业务、期现业务,如名称繁多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也有不少基于物联网、电商平台的交易业务,有必要对服务模式进行标准化,以争得上下游客户的认可。三是内部管理标准,这也契合产业数字化推动下的内外部贯通,建立品牌企业的需要。2011年,商务部发布了《钢铁流通企业经营管理分级评定》标准(标准号SB/T10626-2011),其后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积极开展了钢铁流通企业经营管理分级评定及信用评价工作。《钢铁流通企业经营管理分级评定》这项标准为业内诸多企业提升管理质量、提高信用评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技术应用标准化。   《指导意见》提出:“完善商贸流通数字化标准,支撑商务高质量发展”。由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发布的《物联网监管仓技术与管理规范》《钢铁产业互联网平台运营管理规范》等一批数字技术与应用标准已经发布,并产生了一定影响。   在“线上线下融合”标准化体系总方向的指引下,数字技术应用标准体系建设将是“十四五”流通企业标准建设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新领域。在技术侧,5G、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标准迫在眉睫,特别是物联网在物流配送领域逐步成熟,而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钢铁流通资金、票据等领域的案例也是层出不穷,技术的先导性和标准的引领性必须充分结合,才能推动新技术的更广范围的应用。在应用侧,数字技术催生的电子商务、产业互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也亟须标准化、规范化,特别是流通环节正普及推广电子商务环节,其服务载体、物流支持、监测分析、人才培养、安全防护、客户服务等均是助力新业态推广使用的关键。   国际贸易标准化。   《指导意见》提出:“强化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钢铁流通涉及原材料、钢材进出口贸易,市场规模大。一方面,标准化程度提升有利于打开国际市场,也有利于规范进口;另一方面,外贸领域的数字化程度较低,手段仍停留在纸制、电子邮件等工具上,而跨境电商、区块链等技术应用将有力推动国际贸易数字化程度提升,围绕外贸的新业态、新技术标准化制定工作,需要国内企业加快进度,实现以标准化实现更多的“中国方案”“中国经验”。   构建标准闭环管理体系   《指导意见》针对当前标准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构建标准闭环管理体系”是解决标准体系弱、标准水平低、标准执行差等的核心路径。在标准供给上,需要充分发挥、充分调动各社会组织、企业牵头制定标准的积极性,更好激发市场主体参与标准化工作的活力,推动建立政府和市场共同发挥作用的标准供给方式。在标准编制上,重点发挥龙头企业、标杆企业作用,特别是发挥“专精特新”流通企业作用,提升标准制定质量,制定有科技含量、先进适用的标准,切实提高标准质量和水平。在标准宣传贯彻上,鼓励综合运用文本公开、标准释义、标准解读、信息反馈、评估评价等方式,扩大标准的认知度、应用度,充分发挥标准化试点示范在标准实施中的重要载体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第八次会议时强调,要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加强标准化建设。国家“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加强商贸流通标准化建设。《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印发实施,标志着标准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钢铁流通行业应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形势任务,明确方向、找准定位,积极参与标准化编制与应用工作,在更高水平上全面推进行业和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联系我们